说一下我上完课的想法
全托管模式被描述为通过批量铺货快速起量,但生命周期短、利润薄的问题日益凸显。沙龙中提到一天600单的运营考核标准,看似高效,实则是用人力成本换规模,缺乏技术壁垒。这种模式下,运营更像选品机器,对个人能力提升有限,且平台规则变动(如突然降价、资质审核)极易导致亏损。对于新入局者,短期可尝试全托管以熟悉流程,但长期需转向半托管或垂直类目,通过差异化产品和品牌化运营构建护城河,否则只会陷入越卷越亏的恶性循环。
知无不言!
少有的temu线下交流会,因为自己的原因迟到了一点有些可惜,下半场听到老师的分享很有用,包括对平台未来的解析以及货盘的推荐,希望能有更多半托管的内容
老师很真诚,Temu知识面很广很精细
这次Temu运营课程非常实用,让我对全托管和半托管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,案例分享也很有启发性,老师经验丰富,讲解清晰,入行了一段时间。一直在Temu卡住不前,能听行业优秀的领导讲课,通过课程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运营技巧,对日后的工作有很大思路指导
我来给大家稍微总结一下
沙龙中多次强调“选品决定生死”,但传统跟卖爆款(如日销300单以上产品)的策略已逐渐失效。随着TEMU平台数据透明度降低(如隐藏24小时销量),单纯依赖前台爬虫数据选品风险大增。未来趋势需转向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:一是结合亚马逊、TK等平台趋势预判需求;二是利用ERP系统分析历史销售、退货率等数据,筛选高毛利、低售后风险的品类;三是通过小规模测款验证市场,而非盲目铺货。才能在TEMU的红海竞争中突围。
老师太细节了,真是讲到我的痛点上了
沙龙中多次提到供应链资源的重要性,无论是全托管还是半托管,稳定的供应链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本优势和库存周转效率。尤其是对于中小卖家而言,缺乏自有货盘时,如何通过1688等渠道筛选优质供应商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甚至通过“抬高供应商链接价格”等策略规避核价风险,都是关键。但这也暴露了一个问题:过度依赖外部供应链可能导致议价能力薄弱。建议在初期通过少量测款锁定优质工厂,逐步向半托管模式过渡,将核心品类的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避免被平台或供应商“卡脖子”。
感受很好,有学到东西
学习氛围也很好,老师也很真诚 愿意分享
讲的很好啊!
沙龙中提到的绩效考核机制(如浮动底薪、毛利提成)看似科学,实则暗藏矛盾。甚至引发“抢单内耗”。此外,“三个月600单”的硬性指标,可能迫使运营盲目追求短期销量,忽视产品质量和长期价值。建议企业在设计考核时,平衡销量与利润、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,同时加强团队协作机制(如跨组资源调配),避免“唯数据论”扼杀创新。